明報新聞網海外版-加東版(多倫多) - Canada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主頁    要聞     加國新聞     社區新聞     中國     國際     港聞     經濟     體育     影視     副刊    工商專業    股市行情  
即時新聞網 ·  醫事網 ·  車網 ·  樂在明廚 ·  置業頻道 ·  FAN club ·  分類網 ·  特刊專區 ·  香港股市行情
   
 
圖片
放大
 

[昔日明報]

 
副刊
 醫事專欄:學非所用

文: 麥煒和 插圖:Don Mak

「各位聽眾,今日來到直播室儮驍垂Y麥煒和醫生,麥醫生現職XX大學李XX醫學院名譽臨H助理教授及XX醫院腦神經科副顧問醫生(註:醫生通常喜歡主持用一大串令人煩厭的銜頭來介紹自己)。麥醫生會為大家講解如何增強記憶力和預防『腦退化症』。」

「主持,你提出了一個十分有趣及重要的課題。」(肉麻唷!但要用這種口吻才像醫學院名譽臨H助理教授和腦神經科副顧問醫生的。)

為了讓聽眾易於接受,電台健康資訊節目多數選擇一些較為軟性的話題,好像小朋友應吃什麼來幫助腦部發展、W. E. Hill「女孩與老婦」的視覺假象是怎樣形成的、數學家思考模式跟常人有什麼異同 … 以上都是關於腦部的話題,在廣大聽眾心目中,腦神經科醫生自然是最合適的講者;那其實是個誤解 ─ 出席此等節目前,在下必須上網及讀《科學人》雜誌惡補。腦科醫生的專長乃診斷及治療患了病的神經系統,至於沒有病變的腦袋是如何運作,我們所知的不會超越(甚至不如)一般科普書涵蓋的範圍。

在醫學院頭兩三年的課程中,學生要鑽研基本的解剖學、生理學、病理學、微生物學等,之後數年便是各大臨H學科:內科、外科、骨科、兒科、婦產科、精神科,讓同學熟悉如何診斷及治療常見的疾病,完成實習後,便可選擇進一步的專科訓練。由此可見, 我們要經歷十多年的學習才能當上醫生,然而,就如出席電台節目,醫生最初所學與最終所做,本質上卻是迥然相異的。

醫學表面看似一個技術性學科,就像機械或電子工程,但替人「治病」其實只佔醫者職務的一小部分,我們真正要幫助患者和家屬應付的,是因疾病衍生的障礙及恐懼,並引導他們面對疾病、治療、甚至死亡 ─ 這些都不算醫學技術性的範疇,而是關乎社會倫理、人道與人性的問題,前者是書本上的知識,後者卻要經歷熬練才能頓悟出來,而行醫真正的奧義,就是這份凌駕於知性的人文價值。

 
 
今日相關新聞
醫事專欄:學非所用
[顯示全部題目]

 
廣告 advertisement
 
 
廣告 advertisement
 
 
主頁 ,  誠聘 , 待聘 ,
房屋出租  ,  招生  , 
服務  ,  買賣  ,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