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新聞網海外版-加東版(多倫多) - Canada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主頁    要聞     加國新聞     社區新聞     中國     國際     港聞     經濟     體育     影視     副刊    工商專業    股市行情  
即時新聞網 ·  醫事網 ·  車網 ·  樂在明廚 ·  置業頻道 ·  FAN club ·  分類網 ·  特刊專區 ·  香港股市行情
   
 
圖片
安倍晉三
放大
 
內衣廠商在今年5月推出「胸罩經濟學」(Branomics Bra)概念胸罩,上面有上升趨勢箭頭圖案,意味希望日本經濟增長和罩杯尺寸一起升級。(法新社)
放大
 

其他新聞
安倍拜靖國 華譴責
奧巴馬淪美政壇輸家 克里大贏
揭高官貪污 烏克蘭女記者遇襲重傷
韓指金正恩上台脫北者驟減
埃及列穆兄會為恐怖組織
[顯示全部題目]

[昔日明報]

 
國際
 安倍3難關 牽動中日關係
外交政治經濟受考驗

去年今日,安倍晉三挾自民黨橫掃六成眾議院議席,強勢成為日本戰後第二名回朝首相。對上一次執政,安倍在位僅一年倉皇下台,如今「追平」紀錄之際,其民望仍徘徊五成,勢打破由他開始年年換首相的「魔咒」。但其相位難言高枕無憂,綜合本報採訪日本問題專家分析,安倍未來將須在經濟、政治和外交上「過三關」,不但關乎他能否完成理論上的三年任期,亦牽動過去一年處於寒冬的中日關係發展。

【外交關】

釣島修憲圍堵左右大局

安倍首關是「外交關」,這是對安倍長遠政績的重大考驗。中日關係過去一年陷入正常化後新低點,台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林泉忠向本報指出,當中一大因素,是安倍立場比前任更為強硬,在中日爭端中完全不肯展現退讓或轉圜餘地。他以釣島爭議為例,指民主黨尚有更多協商意識,如前外相玄葉光一郎雖拒承認主權問題,卻肯提出中日存在外交問題,是肯商量的態度,對比之下安倍則完全未提出過令中方稍易接受的講法。

安倍在修憲問題上亦大做文章。國務院參事、中國人民大學美國研究中心主任時殷弘接受本報訪問時,批評安倍欲一步一步改變日本和平主義傾向,嘗試創造輿論條件,令民眾逐漸認同修憲。

嶺南大學政治學系教授畢傑志(Brian Bridges)與林泉忠俱認為,安倍過去一年不斷挑戰和平憲法限制的底線,測試國內外水溫。但林泉忠相信,因未能控制參眾兩院三分之二議席,安倍幾不可能在任內強推修憲,最多只能遁「釋憲」途徑取得集體自衛權。

安倍上任一年以來頻密外訪,尤其是歷史性在首年即訪問全部東南亞國家,惹來外界質疑指他想圍堵中國,尤其是中國高調設置東海防空識別區後,日本嘗試將之與南海主權爭議扣緊,更在隨後與東盟特別峰會推動加入批判識別區的字眼,只是最終妥協改採「航空通行自由」的字眼。

畢傑志認為,東京與北京爭奪對東盟的影響力,主要基於經濟原因。林泉忠則認為,對日本而言,能夠確保東盟不在東海爭議上扯日本後腿,已是達標。

【政治關】

保密法與「脫原發」

安倍面對的第二關是國內政治,他近期因強推保密法惹民憤,月初民望一度跌穿五成。畢傑志稱,從短期角度看,保密法的確是「政治錯誤」,但若放眼中期的下次大選,則因民怨難以為繼,除非引爆管治危機,否則難言有太大影響。有輿論認為保密法是為了得到美國在交換情報上的信任,畢傑志同意有此長期誘因。他形容日本官僚部門對國內傳媒的保密防線向來甚低,不但令華府有戒心,也令政府高層憂慮會令機密外泄予中國。

安倍在內政上另一重大考驗是廢核思潮。安倍主張重啟國內核電站,以減少對進口化石燃料的依賴,與民意背馳。《日經新聞》最新民調顥示,對安倍政權「不予積極評價」的理由中,「重啟核電」以逾五成高踞第一,高於「未感到經濟復蘇」和「上調消費稅」。

【經濟關】

消費稅重大風險

「經濟關」是安倍能否做滿三年任期的最重要因素。經過廿載經濟沉寂,日本社會對「安倍經濟學」寄予厚望。畢傑志形容,安倍民望高企,最主要基於經濟因素,其經濟政策初有成效,改變民眾負面情緒和觀感。

可是希望歸希望,林泉忠形容,安倍經濟學成效主要見於股市屢創新高及不動產價格上升,惟民眾如今熱議對經濟改善「有感無感」(有否感受得到),這股潛在落差已為安倍敲響警鐘。安倍早前決定維持明春上調消費稅,令外界憂慮日本國民消費意欲會受重創,打斷經濟回暖走勢,政府寄望商界員工以更大幅度加薪填補。林泉忠認為,大財團因在新政中受惠甚多,應會「畀面」安倍,惟中小企或難以做到。

【展望】

安倍經濟學成關鍵

對比2006年首次執政,安倍今次上台的周年回顧無疑風光得多。不過「安倍經濟學」成敗將牽引他未來執政。林泉忠稱,倘若日本經濟因加稅受挫,安倍能否捱到做滿3年亦成疑問。

這對中日關係亦有影響,林泉忠稱北京對安倍立場軟化並不存寄望,甚至可能等待他下台。中國外交學院國際關係研究所教授周永生早前亦在官方《中國日報》指出,日本經濟若出問題,削弱安倍民意基礎,安倍或被迫軟化對中國的強硬立場。不過,也有專家持有相反看法,認為安倍一旦在經濟層面失利,便會更為右傾,以鞏固民族主義支持者的基本盤。更有分析認為,從小泉到安倍,日本右翼思想日益抬頭,並且正在改變國民意識,即使日本首相換人,中日之間的鴻溝也難水消除。日本內閣上月發布的輿論調查便顯示,80.7%受訪者對中國沒有親近感,創下自1978年開始調查以來的新高。

 
 
今日相關新聞
安倍3難關 牽動中日關係
日媒評安倍:期待與不安交織
《人民日報》籲阻右翼神話惑日
[顯示全部題目]

 
廣告 advertisement
 
 
廣告 advertisement
 
 
主頁 ,  誠聘 , 待聘 ,
房屋出租  ,  招生  , 
服務  ,  買賣  ,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