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新聞網海外版-加東版(多倫多) - Canada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主頁    要聞     加國新聞     社區新聞     中國     國際     港聞     經濟     體育     影視     副刊    工商專業    股市行情  
即時新聞網 ·  醫事網 ·  車網 ·  樂在明廚 ·  置業頻道 ·  FAN club ·  分類網 ·  特刊專區 ·  香港股市行情
   
 
圖片
放大
 
放大
 

其他新聞
當年赴京港生:撤留未決已鎮壓
陳清華:未忘廣場槍火 怕看煙花
林耀強:內地經商噤聲 回港積極平反
鄒崇銘:內地搞社運 不需六四掛嘴邊
25年前的今天﹕1989.5.25 人大委員長萬里抵滬被軟禁
[顯示全部題目]

[昔日明報]

 
港聞
 藥房標籤掩藥油名稱涉誤導
消委接中成藥投訴增倍

【明報專訊】不少內地旅客愛來港買中成藥,消委會接獲的相關投訴急升,今年首3個月涉及內地旅客的中成藥投訴比去年同期激增逾倍,而涉及不良銷售手法和價格爭拗投訴更佔七成半。本報記者於五一黃金周前往尖沙嘴華泰藥業購買「黃道益活絡油」,因陳列品名稱被價錢標籤遮掩而被誤導,錯買另一牌子「金牌道益活絡油」,所得單據亦沒列明產品名稱,只寫「西藥B」。有立法會議員認為,藥房做法取巧,影響本港購物天堂的聲譽。

涉銷售手法投訴增3倍

消委會上周公布天水圍「仁心中西藥房」被海關揭發售賣冒牌「黃道益活絡油」,被罰款8000元,一名公司董事被判社會服務令60小時。消委會發言人表示,去年共接獲276宗中成藥投訴,比2012年的138宗增加一倍;今年首3個月則接獲74宗投訴,亦比去年同期增加逾倍。74宗投訴中有32宗涉及銷售手法,比去年同期增加3倍;另有24宗屬買貴貨的價格爭拗,比去年同期13宗增加近倍。

「金牌道益」包裝用色似「黃道益」

本報記者在4月29日至本月初,以顧客身分到旺角、尖沙嘴買中成藥和成藥。記者前往尖東華泰藥業買黃道益活絡油,並就店內陳列品問價,店員表示每盒藥油38元。記者示意購買,店員即用紙包裹藥油。記者事後發現所得藥油並非黃道益,而是包裝及顏色與其相似的金牌道益(見圖),藥盒的3個價錢標籤遮蓋了「金牌」二字,藥房所發收據也沒列明店名和貨品名稱。

黃道益賣78元 貴市面一半

本報另一記者其後再以顧客身分往華泰買黃道益活絡油、喇叭牌正露丸、雙飛人藥水三款成藥,店方索價202元。其中黃道益活絡油售78元,比市面售價40元至50元貴至少56%,而單據則屬手寫單,並蓋上公司印章。本報其後以記者身分要求華泰回應,店員聲稱兩款藥油「每盒都賣38元」。

藥房負責人一直未回應

本報5月初再就該藥房以價錢標籤遮蓋「金牌」二字,親身到藥房查詢。職員表示有關問題要交由負責人回應,並提供聯絡方法,惟記者連日致電該電話亦無人接聽。記者亦曾多次致電、留言及以WhatsApp查詢生產商「華星製藥」的負責人,但一直無回覆。

議員斥取巧 海關﹕瞞產品資訊或違例

律師兼立法會議員謝偉俊說,事件涉及「魚目混珠」問題,批評藥房銷售手法取巧,打擊本港「購物天堂」的美譽。資深大律師兼立法會議員湯家驊指出,藥房以價錢標籤遮蓋「金牌」二字的做法,相信有可能違反《商品說明條例》中的誤導性遺漏罪行,因商店蓄意隱瞞消費者重要資訊。海關表示,根據《商品說明條例》,若商戶未能就產品向消費者提供充分資料,例如產品正確名稱,讓消費者作決定,有可能觸犯根據中誤導性遺漏罪行;而銷售或製造偽冒商標的商品亦違法《條例》,違例者最高可被罰款50萬元及監禁5年。

明報記者

■明報報料熱線﹕inews@mingpao.com / 9181 4676

 
 
今日相關新聞
藥房標籤掩藥油名稱涉誤導
防偽標籤疑似模仿 真假難辨
「金牌道益」生產商 相同成分製11款藥
[顯示全部題目]

 
廣告 advertisement
廣告 advertisement
 
 
 
 
主頁 ,  誠聘 , 待聘 ,
房屋出租  ,  招生  , 
服務  ,  買賣  ,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