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香港社會競爭大,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平穩地升學、就業、成家。一班20歲出頭的90後青年卻另有想法,把創意結合生意頭腦,引領潮流,證明只要有目標、有恆心,可打破社會對「成功」的傳統定義。
逃出消閒悶局 科大生停學創業
最近香港興起一股「逃亡潮」,指的是2013年開業的「逃出香港——真人密室逃脫遊戲」(Freeing HK)。「逃出香港」開業短短18個月,在香港已有6間分店,更在海外以加盟方式經營。創辦人之一施煒恆(Raymond)是90後青年,本來在科大攻讀工商管理,有感港人與朋友聚會形式大同小異,娛樂選擇少,所以構想一個真人密室逃脫遊戲,希望可以成為港人消閒好去處。Raymond說,日本早有類似的活動,但當地人偏好解謎,活動多較靜態,他認為港人愛刺激,加入故事劇情和場景會更吸引,於是開始想一些天馬行空的主題。Raymond說剛開始無從入手,要在網上搜尋「如何開公司、如何租舖」,後來透過朋友找來不同專長的人合作,用了半年時間開設第一間「逃出香港」。
參考日本 首店籌備半年
新業務最重要是宣傳,Raymond邀請親友試玩,不斷改進,加上親友試玩後在網上宣傳,「雪球愈滾愈大」,愈來愈多人認識「逃出香港」,外國傳媒亦有報道。訪問當天Raymond介紹了以「科技」為主題的觀塘分店,4間密室包括天界謎城、五行忍法帖、轟天戰役和深海神魔戰,每間密室因應主題佈置,道具設計非常仔細,務求令玩家有如置身真實場景。Raymond說主題是他跟團隊一同構想,沒有針對特定族群,「大人不會覺得幼稚,年輕人也不會覺得特別困難」。
密室逃脫的玩法是玩家(一組)進入密室,45分鐘內從各種息息相關的佈置和道具找出線索,一步步解開謎團和機關,最後逃出。Raymond在密室中應用了不少高科技,例如紅外線感應器、Kinect重力感應器、holography(全像攝影技術),更與城大教授合作製作3D影片,讓玩家在進入密室前觀看,了解場景建構及故事背景。Raymond認為,有很多科技不止可在學術上應用,在日常生活也可運用,以科技結合遊戲就是其中一個例子。
構思被質疑 「為自己而活」沒放棄
作為「逃出香港」的行政總裁,Raymond工作量繁重,因此去年決定暫時休學一年(take a gap year),全心投入創業。他說休學要跟同學分隔,放棄大學生活,但他沒有後悔。家人最初不支持他,認為創業不穩定,覺得他「應該搵份好工,然後買樓、結婚」;有些朋友也覺得他的構想不可行,「哪有人付錢把自己困起來?」。Raymond沒有試圖說服他人,他認為「人要為自己而活,不能只符合別人的期望」。他認為年輕時創業有好有壞,「好就是可承受失敗,有時間可重來;壞就是缺乏經驗,容易犯錯」。
價值觀:身處困境要努力解決
Raymond本來只是一個普通大學生,創業讓他成長不少,「認識到各界人士,例如名人、記者、生意上的朋友等,因常要與人溝通,表達能力也進步了。另外,也訓練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往根本不能想像會遇到這麼多問題。兩年前的我遇到問題可能會選擇放棄,但現在覺得問題並不可怕,盡力解決後有滿足感」。這正正是他希望「逃出香港」能帶出的信息,「我希望遊戲帶出一種價值觀,身處困境,應努力去解決問題,哪怕最後不能成功,盡了力也不會後悔」。
文﹕鄭寶欣、何美珊
圖﹕何美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