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與埃及民主進程響警號,除了見諸「深層國家勢力」控制大局,亦反映於民眾對民主的信心下滑。泰國反對派領袖素貼主張用委任政府取代民選議會以推行其口中的政治改革,埃及軍頭塞西可望在大選中獲勝之際,民調亦顯示,認為民主制度優於其他制度的埃及受訪者比例,比去年跌了7個百分點,按年跌幅是2011年後最大,認為「不民主政府有時更可取」的受訪者卻升了4個百分點,按年升幅同樣是2011年後最大。 人民對民主制漸失信心 有分析認為,如果埃及民主實驗真的失敗,「深層國家勢力」固然是黑手,一度執權的穆斯林兄弟會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中東專家格爾文向本報指出,2011年埃及革命本質上是反專制世俗主義者與反專制伊斯蘭主義者結成同盟,但最終上台的是代表伊斯蘭主義的穆兄會。 問題是代表穆兄會的穆爾西政府不但治國無能,更無法與世俗自由派伸出合作之手,最終迫使後者倒向舊政權的殘餘勢力,令政治格局平衡逆轉,演變成穆兄會勢力對抗反穆兄會勢力。 類似演變亦在突尼斯和利比亞上演,但突尼斯卻上演與埃及不同的故事。突尼斯的伊斯蘭復興運動黨早年受穆兄會啟發創立,但格爾文形容,其作風與穆兄會恰好相反:復興黨2011年10月贏下國會大選後,選擇成立全國團結政府,拉攏兩大世俗政黨共組內閣。 儘管世俗反對派仍因兩名政客先後被激進伊斯蘭主義者暗殺而倒向深層國家勢力,不過復興黨隨即將激進宗教勢力列為恐怖組織劃清界線,及後又願意交出權力予技術官僚組成的過渡政府,又在制憲過程放棄許多其伊斯蘭主義要求。對比之下,穆兄會堅持死抱權力不肯放手,最終惹來軍方藉詞介入,國家重陷混亂。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