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新聞網海外版-加東版(多倫多) - Canada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主頁    要聞     加國新聞     社區新聞     中國     國際     港聞     經濟     體育     影視     副刊    工商專業    股市行情  
即時新聞網 ·  醫事網 ·  車網 ·  樂在明廚 ·  置業頻道 ·  FAN club ·  分類網 ·  特刊專區 ·  香港股市行情
   
 
圖片
(網上圖片)
放大
 

其他新聞
細說詩語﹕平仄(二)
放眼中華﹕O了利市 是儲是使?
參考答案﹕放眼中華
歷史解謎﹕那些年,東方火器嚇怕西方—蒙古西征
思考有方﹕「見解論證」演繹
[顯示全部題目]

[昔日明報]

 
港聞
 英詩入門﹕活在矛盾的霍普金斯

【明報專訊】欄目簡介:由淺入深,齊踏入英詩世界。周五《語文同樂》刊相關詩作及賞析

最後一期「英詩入門」,介紹英國詩人霍普金斯(Gerard Manley Hopkins,1844-1889)。他生於維多利亞時期,雖然詩作享負盛名,但一生都活在矛盾和思想衝突之中,似乎並不快樂。

霍普金斯於1844年生於倫敦附近一個知識分子家庭,雙親都是虔誠的英國聖公宗(Anglicanism)教徒。霍普金斯在牛津修讀古典學,後來當上希臘和拉丁文教授。

形式創新 顛覆傳統

霍普金斯個性內向,文學理想、宗教思想和同性戀者身分之間的衝突,使他內心充滿矛盾。他一生的大事發生在牛津畢業之後,他不理會家人反對,改信羅馬天主教(Roman Catholicism)。他曾經將詩作付之一炬,以示決心追尋宗教理想,31歲才重新寫作,44歲便辭世。

霍普金斯的詩作以形式創新見稱,句法和用韻往往顛覆傳統,在文壇別具一格。

【知多齱R自言自語與對話】

欣賞詩歌其中一個方向,是理解作品和讀者之間的對話模式。這牽涉到「詩歌的話聲」(poetic voice)的問題。

在最常見的例子,詩人在詩中自言自語,述說所見所思所感。這把聲音就是詩歌的「話聲」,來自一個抒發感情的「我」(lyric I)。例如華茲華斯的〈水仙〉(The Daffodils),「我」回想到一次在湖畔看到一大叢搖曳生姿的水仙花,內心充滿愉悅。讀者聽荂u我」自說自話,想像詩人的所見所思所感。

作者≠詩中的「我」

值得注意的是,詩人本人和詩歌堛滿u我」,往往並不完全相同。即使是抒情詩,詩堛滿u我」本身也是一種創造,經過藝術的剪裁取捨。至於在戲劇獨白(dramatic monologue),詩人扮演另一角色,「詩人」和「我」的差別就更大了。

至於詩歌的讀者(reader),在抒情詩歌往往不會刻意提及,但詩人有時會刻意虛構一個對話對象。

本周五《語文同樂》介紹的霍普金斯詩作〈春與秋〉(Spring and Fall),詩人的所有說話,都是向一個叫「瑪嘉烈」(Margaret)的女孩說的。詩人如何藉此表達意思,是欣賞此詩的一個方向。

【欄目完】

文:葉凱楓

 
 
今日相關新聞
英詩入門﹕活在矛盾的霍普金斯
[顯示全部題目]

 
廣告 advertisement
廣告 advertisement
 
 
 
 
主頁 ,  誠聘 , 待聘 ,
房屋出租  ,  招生  , 
服務  ,  買賣  ,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