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新聞網海外版-加西版(溫哥華) - Canada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圖片
在大潭篤水塘附近工作的黎先生稱,每逢雨季該水塘都會滿溢排水,每月至少有3、4次把水排到大潭港。(讀者提供)
放大
 
廣東省河源市的新豐江水庫是香港食水的來源地,但不時出現缺水危機。(明報製圖)
放大
 

其他新聞
持份者﹕Tai Long Sai Wan controversy
Various Stakeholders' Responses
放眼世界﹕意大利人為國自豪
社評練習題答題指引
[顯示全部題目]

[昔日明報]

 
港聞
 社評練習題﹕倒水落海 暴殄天物

【明報專訊】價值11億食水 倒落鹹水海

香港逾七成食水供應依靠廣東東江水,購水每年花逾30億港元。目前的供水政策是雨季期間優先用水塘存水,再因應用水量決定輸入多少東江水。不過,因水塘並非全部相連,即使部分小型水塘滿溢,食水也無法運到未滿的大型水塘儲存,唯有白白排放入海。2013年雨水充足,首10個月已把4000萬立方米食水倒落海,估計2006年至今已排放2.43億立方米,以東江水水價計算共值11億元。政府應跟工程專家學者合作,改善儲水基建,好好利用從天而降的甘露。

雖然按目前協議,購水開支跟輸港水量不直接掛u,即減少東江水輸港也不能節省購水開支,但錢並不是公共政策唯一的考慮因素,而且基建改善後,日後跟內地商討新一輪[1]供水協議時,會有更大談判空間。再者,東江水也非取之不盡。水務署2012年文件指出,東江流域的水資源已開發到極限,當出現嚴重旱情時,整個區域均可能缺水。假如香港有更大能力收集食水,適時減少東江水輸港,對香港應最有利。

香港目前共有17個水塘,但只有兩個獨立「小聯網」,包括船灣淡水湖、萬宜水庫、下城門水塘可「互通」;城門水塘的雨水亦可單向分流至九龍水塘群組(包括九龍水塘、九龍副水塘、石梨貝水塘及九龍接收水塘)。政府2005年制定水塘間轉運計劃,把九龍副水塘的溢流轉運往下城門水塘,計劃預計2015年展開,2017年完成。水務署表示,再為其他小型水塘建立聯網效用不大,又強調已採取適當措施,例如在雨季前降低水塘總存量,以騰出空間儲存雨水。

香港山多平地少,擴建水塘或建設聯網確有不少技術困難,但若香港真的重視珍貴的水資源,應有能力克服工程困難,即使水塘不能全部「聯網」,相信也可提高調節能力,以減少浪費。情G與香港類近的新加坡則進取得多,星洲政府積極推動節約用水。另外,2010年的資料顯示,星洲從外地購水只佔用水量四成,其餘六成來自雨水、[2]海水化淡及再造水。香港雖也有計劃再次引入海水化淡,但現階段只是杯水車薪。

說到底,香港如此暴殄天物,只因食水得來太易。事實上,內地不斷城市化令用水需求增加,東江水不會永遠用之不竭,香港應盡力提高利用雨水的效率,減少依賴內地。港府2014年將與廣東省洽談新一輪供水協議,港府除應為香港爭取更有彈性、按量計價的供水協議外,也應加緊改善水務基建,努力減少浪費。

──《明報》社評,2013.11.25

■關鍵字

[1]供水協議

港府與廣東省當局達成1965年起每年購入東江水協議。90年代香港工業北移,實際用水量下降。2006年協議引入彈性安排﹕每月按實際需要輸入東江水,港府每年向廣東省付款一次,保留每年最終供水量11億立方米的條文,確保在極端乾旱下仍有穩定水量供港。2012年供港東江水實際水量為7.092億立方米,政府購買東江水總成本約35.4億元,但水費收入僅25億元,要用巨額公帑補貼。

[2]海水化淡(Desalination)

近年香港買東江水的成本(包括水價、運輸費等)持續上升,按2012至13年度價格水平計算,生產單位成本每立方米為8.4元、雨水為每立方米4元、海水化淡為每立方米12元。

海水化淡即去除海水中多餘的鹽分和礦物質而得到淡水之工序。政府最快2014年底完成將軍澳海水化淡廠的策劃及勘查研究,預計最快2020年投入服務,每年產水約5000萬立方米(估計佔年食水總需求量約5%),有需要時可增至9000萬立方米。

 
 
今日相關新聞
社評練習題﹕倒水落海 暴殄天物
社評練習題﹕練習題
[顯示全部題目]

 
廣告 advertisement
 
 
 
 
廣告 advertisement
 
 
 
主頁 ,  聘請 , 招租 ,
商業招租  ,  出讓  ,  補習  , 
招生  ,  各類服務  ,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