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流感肆虐,造成無數生靈塗炭。張女士是位流感倖存者,雖能保住性命,但病毒影響了神經線,令她半邊面部癱瘓,即是所謂的貝爾氏麻痺症(Bell's palsy):「張女士,貝爾氏麻痺症的標準治療是服食數天類固醇,神經線消炎後,面部肌肉便會自然恢復。」 張女士聽從醫生指示完成了療程,但數周過後,情況依然沒有起色,她便走去見一位隱世高人:「張女士,幸好你遇到我,所以仍有得救,只要每天服用這劑祖傳秘方來正本清源,加上我發功替你恆氣活血,每周進行兩次,包保三個月便能治癒。」之後,張女士很神心地服藥及覆診,不出三個月,她面部已開始活動起來:「全靠高人功力深厚,西醫搞唔掂的你也幫我醫好了,多謝,多謝。」─神經線受損後,復元的速度約為每個月一吋,神經管道距離面部肌肉大概三至四吋,就算沒有高人的「治療」,張女士也會在數月間逐漸好轉。 徐先生是位業餘網球手,為了備戰公開賽,除了操波,還每晚上健身室鍛鍊肌肉。過度運動令他右肩勞損,引發肩周炎要見醫生:「肩周炎最重要是讓關節有充分休息,如果感覺到痛可以敷敷冰袋,我也建議你進行物理治療。」 做了個多星期的傳統物理治療,徐先生覺得進展緩慢,他從朋友得悉新加坡某醫療中心可以提供最尖端的PRP(Platelet-richplasma)療法,便飛過去一試。中心首先抽取徐先生的血液作特別處理,將其製成 PRP, 再注射入右肩患處,中心聲稱 PRP含有大量自體細胞因子,能修復受損關節。之後,徐先生的肩痛果然逐漸減輕:「選擇 PRP 是我本年度最明智的決定。」─ 其實不論進行PRP治療與否,只要徐先生停止過度操練,他的肩痛假以時日也會自動好轉。 在今天的商業社會,踏實中庸的作風已經過時,香港人睇醫生的心態就如睇荷李活電影,最緊要有特技、3D、大場面。病人付了診金,自然有所要求,不大鑼大鼓、大鳴大放一番,消費者(或納稅人)又怎會覺得值回票價?
|
|
|